创业一年多,研发履带机器人先后获得40项专利,营业额数百万,清华大学都来买他们的产品。90后小伙的孙洪阳和80后小伙李希彬、刘文涛以及团队的坚持和努力终于换来的市场的认可和回报,也实现了自己的创富梦想。未来,他们冲刺的目标是要成为中国最大的履带机器人供应商。
核电站巡检机器人验收现场,孙洪阳(左一)、李希彬(右二)和刘文涛(右一)。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楠楠 摄
技术取胜,一年获40项专利
孙洪阳2012年从烟台一所高校毕业后,并没有创业,而是直接到烟台一家聚氨酯公司应聘了销售的工作。“我觉得刚毕业没有经验,应该先就业然后再择业创业。”孙洪阳说,“选择销售工作就是为了锻炼自己,迅速成长。那个时候全国各地跑。”
到了2014年孙洪阳决定要创业,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项目。201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履带机器人这个产品的市场前景不错。“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电力、排水、通信等管网的安全性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然而在我国,地下管网并没有有效的定期巡检维护系统,往往是事故发生后再解决,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国外不少企业已经在开发、生产机器人人工智能巡检系统,让机器人代替工人在地下进行巡视和维护工作,然而国内还没有多少企业在生产这样的特种机器人,做出成绩的也就只有三四家。”孙洪阳说,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机遇,一个好项目。
说干就干,孙洪阳根据自己积累的人脉迅速找到合伙人,同时结识了一直在大公司做技术工作的李希彬、刘文涛,创业想法一拍即合,三人立马着手组建团队,成立了山东国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孙洪阳负责市场,李希彬、刘文涛负责技术研发。
“一流企业做标准。”孙洪阳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门槛比较低,很多都是空白,我们就要利用这个空白,研发技术,制定标准,做引领者,不做跟随者。”
相比那些靠模仿,靠购买零部件回来组装成产品的小厂,孙洪阳、李希彬、刘文涛和他们的团队一开始就注重研发自己的技术,拥有自己的专利。公司研发生产的履带式机器人底盘、履带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已获得数十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外观专利3项,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仍有部分专利在申请中。
市场认可,清华也来买产品
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投向市场的产品也有了底气。“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销售了上百台,营业额数百万。客户包括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太原理工、中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华中科大和国家电网等,多家风投机构慕名前来洽谈业务。”孙洪阳说。
“这是我们给上海一个客户定制的核电站巡检机器人。”李希彬给记者展示自己的产品,“这个是我们产品中比较大的,有200公斤重,主要用于核电站的巡检。旁边这些是管道巡检和电缆沟巡检机器人。”记者看到,针对不同的地下环境,这些机器人外形有履带设计,类似一辆辆小坦克的;也有装配由小到大的、可拆卸的三组车轮,类似一辆辆小车的。有点小机器人的前端都是像大眼睛一样可以灵活转动的摄像头,每辆“小车”还配备一个平板电脑大小的智能终端。
“清华大学一次购买离我们3台机器人。”刘文涛说自己的产品能获得清华的认可,他很自豪。“这说明我们一开始就从技术入手的布局和想法是对的。”
记者在现场还见到了最新的移动VR拍摄的设备,该设备解决了以往的不能自动移动、无法快速升降、无法快速旋转并且在运动中抖动的缺陷,能够在各种地形中快速移动,快速无抖动的旋转,拍摄达到了360度无死角,获取的画面经过一个多周的后期制作后,任何客户可以利用下载客户端的APP软件,进行360的无死角查看,同时可以将画面任意拉近。
“我在客户回访中,发现大量的会议、婚礼、各种的展会在录制过程中的需求后,迅速组织公司的李希斌、刘文涛等研究生组成研发团队,联合武汉网络公司、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专家一起在短时间推出了现有的设备,现在该设备已经申请了相关专利,并在短期内将与武汉同时推向市场。”孙洪阳说。
崭新的行业,崭新的公司,三个小伙子创立的这个以80后、90后为中坚力量的创新创业型企业,仅仅成立一年多,就已经在我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国外同类机器人价格比我们的机器人最少也要高出一倍,且无法快速提供机器维护和检修,而我们的机器人质高、价低、好维修,市场前景一片大好。”孙洪阳说,“我们要打造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高技术公司,未来目标就是把国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做成中国最大的履带机器人供应商。”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记者 李楠楠
编辑 武春虎